《山海经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传说集,其中提到了很多奇特的地名和生物。关于“窳”这一词汇,在《山海经》中有多处提及,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:

1. **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中提到**:“又北百九十里,曰发鸠之山。其上多柞木,有鸟焉,其状如乌,而白喙,赤足,名曰窳,可以御火。”
这里的“窳”是一种鸟,形状像乌鸦,喙白色,脚红色,据说可以抵御火灾。
2. **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中提到**:“南海之内,有炎火之山,有兽名窳,其状如狸,一目而三尾,名窳,其音如榴榴,见则其国大水。”
这里提到的“窳”是一种兽,形状像狸猫,只有一只眼睛和三条尾巴,叫声如同榴榴,据说它出现的地方会发大水。
3. **《山海经·大荒南经》中提到**:“东海之外,赤乌北至,其地有窳,窳兽如狸,一目而三尾,其音如榴榴。”
这里再次提到了“窳”,与前面的描述相同。
《山海经》中对于“窳”的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,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物的想象和认知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