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、重五节、五月节等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庆祝。端午节的别称由来及其典故如下:

### 1. 端阳节的由来:
“端”是“初始”的意思,因此“端阳节”即是农历五月初五的开始。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阳气旺盛的一天,因此这一天称为“端阳”。
### 2. 重五节的由来:
因为五月初五的农历日期为“五五”,数字重复,所以称为“重五”。重五节和端阳节是同一天,所以这个别称也是对端午节的一种称呼。
### 3. 五月节的由来:
五月是农历中的一个月份,而端午节的日期恰好是五月初五,因此又称为“五月节”。
### 4. 龙舟节的由来:
相传在战国时期,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当地人民举行划龙舟比赛。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,因此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。
### 5. 端午节的典故:
#### 屈原说: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最著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楚国(现在的湖北地区)的大臣屈原。屈原因为国家政治腐败,忧国忧民,被奸臣陷害,最后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。楚国的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后,为了纪念屈原,纷纷划船在江中打捞他的遗体,并投入粽子喂鱼,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遗体。从此,每年的五月初五便成为了端午节,以纪念屈原。
#### 风湿病说:
在民间,还有一种说法认为,五月初五是五行的旺火、旺阳之日,同时也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,容易导致人患病。因此,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来驱除湿邪,保持身体健康。
端午节虽然起源于纪念屈原,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和风俗,如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挂艾叶和菖蒲等。这些习俗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,也使端午节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