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又称踏青节,源于中国古老的农业节气。以下是其来历和风俗的简短概述:

**来历**:
- 清明最初起源于上古的农耕祭祀活动,后来逐渐与介子推的故事相融合。
-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忠臣,他在晋文公逃亡时,曾割股肉为其充饥。后来,晋文公得位后,介子推因隐居而避爵。介子推在山中被烧死,晋文公悲痛不已,遂将其葬于介休县,并规定每年的这一天为“寒食节”。
- 晋文公后来在寒食节这一天放火烧山,希望找到介子推的遗骸,但却不幸引发大火。第二年,晋文公在烧山之后的一天发现了介子推的遗骨,并将其安葬。这一日被称为“清明”。
**风俗**:
- 踏青:清明节期间,人们会外出春游,欣赏春日风光,称为踏青。
- 寻艾:民间有寻找艾草的习惯,认为可以驱除邪气。
- 踏歌:在一些地区,人们会唱歌跳舞,欢庆清明节的到来。
- 清明祭:人们会扫墓祭祖,向祖先献上鲜花、食物等。
- 玩清明粿:在一些地方,清明时节会制作清明节粿,作为一种节令食品。
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,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