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运十二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十二个重要节气点,它们标志着季节的变化和农事活动的节奏。以下是十二节气的名称及其通常对应的时间:

1. 立春(2月3日或4日):春季的开始。
2. 雨水(2月18日或19日):降雨开始增多。
3. 惊蛰(3月5日或6日):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。
4. 春分(3月20日或21日):昼夜平分,春分节气过后,白天逐渐变长。
5. 清明(4月4日或5日):春意正浓,天气渐暖。
6. 谷雨(4月19日或20日):雨量充足,有利于谷物生长。
7. 立夏(5月5日或6日):夏季的开始。
8. 小满(5月20日或21日):农作物开始成熟。
9. 芒种(6月5日或6日):农作物成熟,是种植下一季作物的时间。
10. 夏至(6月21日或22日):白天最长,夜晚最短。
11. 小暑(7月7日或8日):夏季天气开始炎热。
12. 大暑(7月23日或24日):夏季最热的时候。
这些节气的日期每年会有微小的变化,因为它们是根据太阳的实际位置来确定的,而不是固定的公历日期。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,它们不仅是农事活动的指南,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