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,标志着冬季的开始。以下是立冬节气的来历和意义:

1. **时间**:立冬一般在每年的公历11月7日或8日,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225°。
2. **来历**:立冬这一节气起源于我国古代,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,以此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。立冬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,气温逐渐下降的气候特点。
3. **意义**:
- **气候变化**:立冬后,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,大地开始封冻,农作物进入休眠期。南方地区虽然气温还相对温暖,但湿度逐渐加大,农作物生长进入缓慢阶段。
- **农业生产**:立冬后,农民要根据气候特点调整农业生产的布局,加强农作物防寒保暖工作,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。
- **民俗活动**:立冬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,各地民间有立冬吃饺子、炖羊肉等习俗,以祈求平安、健康。
4. **相关诗词**:
- 立冬时节,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。如唐代诗人杜甫的《立冬》:
```
闰秋九月暮,霜降天气微。
日斜乌鸟还,霜冷鹿行稀。
```
- 宋代诗人陆游的《立冬前一日舍舟晚次嘉兴》:
```
立冬前一日舍舟晚次嘉兴,夜坐船中,有怀。
```
综上所述,立冬节气是我国传统节气之一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