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坤下乾”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,名为“乾为天”。在易经中,每个卦由六个爻(爻是变化的最小单位)组成,这些爻有三种状态:阳爻(一一)、阴爻(--)和未变爻()。在乾卦中,“上坤下乾”指的是这个卦的上三爻是坤卦(上六阴爻),下三爻是乾卦(下三阳爻)。

具体来说,乾卦由以下六个爻组成:
1. 初九(阳爻):潜龙勿用。
2. 九二(阳爻)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3. 九三(阳爻):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。
4. 九四(阴爻):或跃在渊,进无咎。
5. 九五(阳爻):飞龙在天。
6. 上九(阳爻):亢龙有悔。
坤卦则由以下六个爻组成:
1. 初六(阴爻):履霜,坚冰至。
2. 六二(阴爻):直方大,不习无不利。
3. 六三(阴爻):含章可贞,或从王事,无成有终。
4. 六四(阴爻):括囊,无咎无誉。
5. 六五(阴爻):黄裳,元吉。
6. 上六(阴爻):龙战于野,其血玄黄。
乾卦代表天,是刚健、上升、显赫、尊贵等象征;坤卦代表地,是柔顺、包容、承载、谦逊等象征。因此,“上坤下乾”的卦象,可以解释为:
- 天地相遇,相互影响。天地的相遇代表着阴阳、刚柔、动静等对立面的相互作用。
- 地(坤)承载天(乾),表示顺应、谦虚的态度。这启示我们在面对权威或挑战时,要有谦虚、包容的态度。
- 天地之间有互动,意味着世间万物相互联系,相互影响。这也提醒我们,在生活中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。
乾卦和坤卦的结合,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阴阳平衡的重要性,同时也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。在易经的应用中,这个卦象可以用来预测各种情境下的吉凶祸福,并指导人们如何应对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