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概念,代表了天空中南北两极之间,黄道带两侧的二十八个星座,每个星座之间相隔15度左右。而十二时辰则是古代中国的时间计算单位,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,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。

以下是二十八宿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:
1. 井宿 - 夜半(23:00-01:00)
2. 鬼宿 - 鸡鸣(01:00-03:00)
3. 柳宿 - 平旦(03:00-05:00)
4. 星宿 - 日出(05:00-07:00)
5. 张宿 - 夕食(07:00-09:00)
6. 翼宿 - 日入(09:00-11:00)
7. 轸宿 - 日跌(11:00-13:00)
8. 觜宿 - 日没(13:00-15:00)
9. 参宿 - 日夕(15:00-17:00)
10. 奎宿 - 黄昏(17:00-19:00)
11. 娄宿 - 人定(19:00-21:00)
12. 胃宿 - 夜半(21:00-23:00)
需要注意的是,这种对应关系是根据古代天文学家的观测和计算得出的,与现代天文学中的星座位置可能略有不同。此外,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,古代的时辰划分与现代的24小时制在时间长度上也有所差异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