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为龙舟节、重午节、五月节等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命名。以下是一些端午节的名字来历和寓意:

1. 端午节
- 来历:端午节原本是上古先民用以驱邪避疫的节日,后来因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,人们为了纪念他,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。
- 寓意:端午节的主要寓意是纪念屈原,同时还有驱邪避疫、祈求平安的寓意。
2. 龙舟节
- 来历:因为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传统活动,所以被称为龙舟节。
- 寓意:赛龙舟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,同时寓意着团结协作、奋发向前。
3. 重午节
- 来历:“重”在古代汉语中有“再”、“重复”之意,“午”指午时,即中午。因此,“重午”就是再次的午时,即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的午时。
- 寓意:重午节强调节日的特殊性,也暗示着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,以求避邪驱疫。
4. 五月节
- 来历: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,因此又称为五月节。
- 寓意:五月节强调了节日的日期,同时寓意着夏季的到来,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。
5. 角粽节
- 来历: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,粽子形状像三角形,古代人们认为三角形具有辟邪的作用,所以又称为角粽节。
- 寓意:角粽节寓意着辟邪驱疫,同时也寓意着团结友爱。
6. 艾符节
- 来历:端午节有挂艾草、驱邪避疫的习俗,所以又称为艾符节。
- 寓意:艾符节强调艾草的驱邪作用,寓意着健康平安。
总之,端午节的名字和寓意丰富多彩,既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,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避邪驱疫、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