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八卦图的方位,按照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和五行学说,通常是这样排列的:

1. **乾(qián)**:北方,代表天,五行属金。
2. **坤(kūn)**:南方,代表地,五行属土。
3. **震(zhèn)**:东方,代表雷,五行属木。
4. **巽(xùn)**:东南方,代表风,五行属木。
5. **离(lí)**:南方,代表火,五行属火。
6. **艮(gèn)**:东北方,代表山,五行属土。
7. **兑(yuè)**:西方,代表泽,五行属金。
8. **坎(kǎn)**:北方,代表水,五行属水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提到的方位是按照《易经》中“先天八卦”的排列方式。而在实际应用中,还有“后天八卦”的排列方式,后天八卦将乾卦和坤卦分别调整到了西北和西南的位置,其他卦位则有所变动。后天八卦更加符合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实际状况,因此在占卜和风水等领域更为常用。以下是后天八卦的方位:
1. **乾**:西北方
2. **坤**:西南方
3. **坎**:北方
4. **震**:东方
5. **巽**:东南方
6. **离**:南方
7. **艮**:东北方
8. **兑**:西方
这些方位在易经八卦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体现在风水、占卜等领域,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