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值星,又称十二时辰,是中国古代的计时系统,基于天文学和古代宇宙观。十二值星按照日出的时间顺序排列,从子时开始,到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,顺序如下:

1. 子时:夜半,23:00 - 1:00
2. 丑时:鸡鸣,1:00 - 3:00
3. 寅时:平旦,3:00 - 5:00
4. 卯时:日出,5:00 - 7:00
5. 辰时:食时,7:00 - 9:00
6. 巳时:隅中,9:00 - 11:00
7. 午时:日中,11:00 - 13:00
8. 未时:日昳,13:00 - 15:00
9. 申时:哺时,15:00 - 17:00
10. 酉时:日入,17:00 - 19:00
11. 戌时:黄昏,19:00 - 21:00
12. 亥时:人定,21:00 - 23:00
每个时辰对应一个星座,称为“十二星次”或“十二次”,它们分别是:
1. 子星次:虚日鼠
2. 丑星次:斗木獬
3. 寅星次:奎木狼
4. 卯星次:胃火虎
5. 辰星次:昴日鸡
6. 巳星次:毕月乌
7. 午星次:张月鹿
8. 未星次:觜火猴
9. 申星次:柳土獐
10. 酉星次:星日马
11. 戌星次:张月鹿
12. 亥星次:斗木獬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“子”、“丑”、“寅”等并非指具体的星座,而是古代天文学家用来标记天空中的十二个区域或星座群的名称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