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古时被视为“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”的重要节气,诗人杜甫亦在此时挥毫泼墨,留下了《七律·冬至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。诗中,杜甫以冬至为背景,抒发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,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

“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”杜甫在这两句中,描绘了自己长年漂泊在外,每逢冬至倍感孤独与凄凉。然而,诗人并未沉溺于个人情感,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。
“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”在这两句中,杜甫以江水之碧、山花之红,描绘出一幅冬日生机勃勃的景象,与“忽忽穷愁”形成鲜明对比。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,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“今夜偏知春气暖,虫声新透绿窗纱。”诗的结尾,杜甫以虫声为引,预示着春天的到来。在这寒冷的冬日,诗人仿佛看到了希望之光,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。
《七律·冬至》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技艺,更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。在这首诗中,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,更能体会到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正是这种高尚的品质,使得杜甫成为了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