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案名称:清明节来历

课程目标:
1. 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。
2.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。
3. 增强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,学会尊敬先人。
教学对象:幼儿园中班
教学时长:2课时
教学准备:
1. 清明节相关图片、视频或实物(如青团、菊花等)。
2. 故事书《清明节的故事》。
3. 画纸、彩笔、剪刀、胶水等绘画工具。
4. 清明节相关的儿歌。
第一课时:
一、导入
1. 老师出示清明节的图片或实物,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:“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?它有什么特别的日子吗?”
二、主题活动一:讲述清明节来历
1. 老师讲述清明节的来历,结合故事书《清明节的故事》进行讲解。
2. 幼儿听故事,理解清明节的意义。
三、主题活动二:认识清明节的习俗
1. 老师介绍清明节的习俗,如扫墓、踏青、放风筝等。
2. 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清明节习俗。
四、实践活动一:手工制作
1. 老师分发绘画工具,引导幼儿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清明节。
2. 幼儿创作,教师巡回指导。
五、总结
1.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,强调清明节的意义。
2.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的知识。
第二课时:
一、复习
1. 老师提问:“小朋友们,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?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呢?”
二、主题活动三:儿歌演唱
1. 老师带领幼儿演唱关于清明节的儿歌。
2. 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唱,感受儿歌的韵律。
三、实践活动二:清明节主题活动
1. 老师组织幼儿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,如放风筝、制作青团等。
2. 幼儿参与活动,体验清明节的传统习俗。
四、总结
1.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,强调清明节的意义。
2. 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关注清明节,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。
教学反思:
1. 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让他们了解并尊重传统节日。
2. 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实践,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。
3.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,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,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