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太岁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每年所推定的岁星所在的位置。岁星即木星,古人认为它每年行经十二次,对应十二个星座,与十二地支相配,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纪年体系。

以下是古代太岁的一些记载:
1. **《史记·天官书》**: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记载了太岁的运行轨迹和对应的地支,这是最早对太岁有详细描述的文献之一。
2. **《尔雅·释天》**:古代汉语词典《尔雅》中也有关于太岁的记载,说明了岁星的位置与地支的关系。
3. **《汉书·天文志》**:在《汉书》的天文志中也记载了岁星的位置,以及它每年运行一周的周期。
4. **《太岁歌》**:古代流行的一首歌谣,歌颂太岁的神威和每年的运行轨迹。
5. **《五经正义》**:《五经正义》是唐代学者们对《五经》的注解,其中也包含了太岁的记载。
具体来说,古代的太岁纪年法是按照岁星的位置来划分的。岁星每年移动一个星座,与地支相配,形成一个周期为12年的循环。以下是岁星每年行经的位置和对应的地支:
- **甲子年**:岁星在营室星座
- **乙丑年**:岁星在室宿星座
- **丙寅年**:岁星在星宿星座
- **丁卯年**:岁星在张宿星座
- **戊辰年**:岁星在翼宿星座
- **己巳年**:岁星在轸宿星座
- **庚午年**:岁星在角宿星座
- **辛未年**:岁星在亢宿星座
- **壬申年**:岁星在氐宿星座
- **癸酉年**:岁星在房宿星座
- **甲戌年**:岁星在心宿星座
- **乙亥年**:岁星在尾宿星座
这一纪年法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天文、历法、占卜等领域。至今,虽然太岁纪年法已经不再被官方使用,但在一些民间风俗和传统文化中,仍可看到其影响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