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龙舟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,有许多传说,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。

屈原(约公元前340年—公元前278年),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,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政治家。屈原以其忧国忧民、直言敢谏的精神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而闻名。以下关于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:
一、爱国诗人屈原
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,自幼聪慧过人,学识渊博。他曾担任楚国的重要官职,积极参与国政。然而,由于楚国内部政治腐败,屈原屡遭排挤和陷害。在楚怀王时期,屈原被奸臣陷害,最终被流放。
在流放期间,屈原仍然关心国事,撰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,如《离骚》、《九歌》等。这些诗篇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。
二、投江自尽
公元前278年,楚国被秦国攻破,屈原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。据说屈原在投江前,曾写下《怀沙》一诗,表达了他的悲愤和对国家的忠诚。
三、端午节纪念屈原
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传开后,楚国人深感悲痛。为了纪念屈原,当地人民纷纷划船在江面上寻找他的遗体。但由于江水湍急,屈原的遗体始终未能找到。
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,人们在江中投放粽子、酒菜等食物,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。同时,人们划船寻找屈原遗体,逐渐演变成了划龙舟的习俗。
四、端午节习俗
随着时间的推移,端午节逐渐形成了以下习俗:
1. 吃粽子: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,寓意纪念屈原,祈求平安。粽子有多种馅料,如豆沙、肉馅、蛋黄等。
2. 划龙舟: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,象征着寻找屈原遗体,祈求平安。
3. 挂艾草、菖蒲:人们相信艾草、菖蒲等植物有驱邪避疫的作用,所以端午节期间会悬挂在门上或佩戴在身上。
4. 穿五毒衣:五毒衣是一种用五色线编织的衣物,寓意驱除五种毒虫,保佑家人健康。
总之,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,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爱国精神的崇尚,还传承了丰富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