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。关于端午节的来历,有多种说法和传说,以下是其中几种:

1. **纪念屈原说**:
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杰出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因为忧国忧民,直言进谏,被奸臣诽谤,最终被楚王放逐。后来,楚被秦国所灭,屈原悲痛欲绝,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。传说屈原投江后,当地百姓划船捞救,但未能找到他的遗体。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遗体,人们投放粽子投入江中。此后,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、吃粽子,都是为了纪念屈原。
2. **纪念伍子胥说**:
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,因为忠诚而遭到排挤。在楚王杀害了他的父兄后,伍子胥逃到了吴国。后来,伍子胥在吴国大败楚国,但未能改变国君的昏庸政策。在伍子胥被诬陷而死前,他曾预言吴国将要灭亡。后来,吴国果真被越国所灭。传说在伍子胥死后,苏州百姓为了纪念他,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舟,以示纪念。
3. **避邪驱瘟说**:
古代人们认为五月初五是毒虫和疫病肆虐的日子,因此需要通过各种仪式来避邪驱瘟。端午节期间的划龙舟、挂艾草、佩戴香囊、饮用雄黄酒等活动,都是古人为了驱邪避灾而采取的措施。
4. **五月初五习俗说**:
有一种说法认为,五月初五是农历五月的第一个五天,五为阳数,所以五月五日被称作“重五”,具有特殊意义。古人认为这个日子是五谷丰登、百事顺利的好日子,因此庆祝这个节日。
这些说法和传说中,纪念屈原是最广为人知的。尽管具体来历仍有争议,但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,已经深入人心,并流传至今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