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夏至入伏"是中国传统节气和民间习俗的一个表述,具体含义如下:

1. **夏至**: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,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子,标志着夏季的开始。在这一天,北半球白昼最长,黑夜最短。
2. **入伏**:伏,即三伏,是农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三伏通常持续30天左右,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
所以,“夏至入伏”指的是从夏至节气开始,过了第三个庚日,天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时期。这一时期天气炎热,雨水较多,是中国很多地方农事活动的高峰期,同时也是各种夏季疾病和健康问题的高发期。因此,民间会有相应的习俗和预防措施,比如饮食调整、防暑降温等。
「点击下面查看原网页 领取您的八字精批报告☟☟☟☟☟☟」
阅读全文